【農機網 地方農機】 近日,黑龍江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對秸稈禁燒工作進行部署。會議提出,必須牢固樹立秸稈“堅決不能燒”思想,實行“全域、全時段、全面禁燒”。秸稈禁燒是嚴肅的政治任務,必須不折不扣堅決落實。既要打好攻堅戰,又要打贏持久戰,力爭通過三到五年的努力,徹底解決龍江秸稈露天焚燒問題。
牡丹江市東安區“十個強化”推進 禁止秸稈露天焚燒
牡丹江市東安區為切實做好農作物秸稈禁燒工作,防止秸稈焚燒造成大氣污染,打贏藍天保衛戰,按照9月26日全省有效解決農作物秸稈禁止露天焚燒工作視頻會議精神,東安區采取“十個強化”推進措施,全面推進禁止秸稈露天焚燒。
強化網絡推進,把任務細化到村、落實到地塊,把責任落實到單位、具體到人頭。實行銷號制度,做到區對鎮、鎮對村、村對戶、戶對地塊的方式,層層建立問題臺賬,離田一塊銷號一塊。同時,強化作業推進,利用現有的設備,全天候歇人不歇機的進行作業。建立村與村聯動作業,合作化支撐作業,人與機械合力作業,必要時要租用和購置機械作業。本著先易后難,先近后遠,先平地后坡地進行作業,保證完成率,做到強化科學方法推進。按照時間節點倒排秸稈離田、還田完成率,確保全面完成秸稈離田、還田任務,強化時限推進。
同時,東安區相關部門做好保障工作,把經費按時、足額撥付興隆鎮,做到國家、區、鎮、村、農戶五級財力保障推進秸稈離田作業,使強化保障推進措施做到位。并以村屯為單位,選擇廢棄地存放秸稈,做到“三遠離”,即遠離村屯、遠離林帶、遠離路邊;“一避免”,即避免農村環境和水源污染;“一防止”,即防止火情發生,讓強化合理規劃存放點推進措施有序進行。
此外,東安區強化應用推進,積極引進有機肥生產企業及生物質燃料加工企業,解決秸稈離田后出口問題,形成產銷一體的發展模式,帶動本地區經濟發展。強化督查、巡查推進。按照禁止秸稈露天焚燒網格化管理體系,由一級網格責任單位市財政局,二級網格責任單位東安區人民政府,抽調專人組成秸稈禁燒督查組,按計劃對三級網格責任單位興隆鎮及其18個分網格進行督查;區環保組織專人、安排專車,在禁燒期間保證每天對分網格進行一次巡查。后通過強化獎罰推進措施,建立一天一報賬,一天一通報制度,對完成好的表揚、獎勵,對未完成的通報批評。
寧安市多措并舉 推進秸稈綜合利用
為全面完成2019年寧安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目標任務,按照省、市有關要求,日前,寧安市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并印發了《寧安市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實施方案》,確保本地“全域、全時段、全面禁燒”,實現農村環境改善、還田水平提升、耕地質量改良、綜合利用有效的目標。
根據《寧安市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實施方案》,針對寧安全市農業產業結構和自然氣候條件特點,加大秸稈還田工作力度,大力推廣玉米秸稈深翻還田技術、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技術,提高還田質量;大力推廣秸—飼—肥、秸—能—肥、秸—菌—肥等循環利用技術,推動以秸稈為紐帶的循環農業發展,夯實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
農產品保護區發展基礎。加快培育秸稈收儲運專業化人才和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秸稈儲存規范化場所,配備秸稈收儲運專業化裝備,逐步提高商品化秸稈收儲和供應能力,實現秸稈收儲運的專業化和市場化,促進秸稈后續利用。
同時,發揮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科技作用,圍繞“五化”利用方向,應用一批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裝備,形成從農作物品種、種植、收獲、秸稈還田、收儲到“五化”利用等全過程完整的技術規范和裝備標準,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的標準化水平。還將出臺并落實用地、用電、信貸、稅收等優惠政策,建立政府引導、市場主體、多方參與的產業化發展培育機制,發展一批生物質供熱供氣、顆粒燃料、造紙、降解紙板、育秧盤、食用菌等領域可市場化運行的經營主體,推動秸稈綜合利用產業結構優化和提質增效。
據了解,自2019年9月15日至2020年5月15日,寧安市開展“全域、全時段、全面禁燒”,所屬行政區域內禁止秸稈露天焚燒,確保不出現因焚燒秸稈而使空氣質量惡化現象。按照“邊收邊清”原則,積存在地里、路邊、地邊、村邊、渠邊、坑邊、小街背巷的農作物秸稈、玉米皮等得到全面、徹底清理。
林口縣“多措并舉 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專欄:秸稈回收再利用 變廢為肥促增收
10月14日,林口縣副縣長劉長洲到林口鎮秸稈回收再利用實驗現場,實地查看秸稈回收堆肥情況。
在堆肥實驗現場,劉長洲一邊與相關負責人細算經濟效益帳,一邊詳細了解秸稈消化利用效果。劉長洲指出,農業部門要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加大力度推廣成熟的經驗和做法,不斷擴大秸稈綜合利用覆蓋面,同時,積極為農戶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引導和帶動農民科學利用秸稈。
目前,該試點正處于試驗研究階段,集成推廣后將節省大量運輸費用,提高秸稈肥料化效率,為林口縣全面推廣秸稈回收再利用工作提供新做法。
本文由農機網整理發布,資料來源:牡丹江市農業農村局、牡丹江新聞網,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