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時節,麥浪滾滾,又到了小麥收獲的黃金時期。為深入貫徹落實“減損就是增產,增產就是增效”的理念,扎實推進糧食機收減損工作,切實保障糧食安全,陜西省西安市周至縣農機推廣工作站積極投身小麥機收減損工作,多舉措并行,全力保障夏糧顆粒歸倉。
一是充分利用線上線下多種渠道,開展全方位的小麥機收減損宣傳活動。線上,通過微信農機服務群,發布機收減損技術要點、操作規范和注意事項等內容,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向農機手和農戶普及相關知識;線下,出動宣傳車深入田間地頭發放技術宣傳資料,讓機收減損理念深入人心;組織機收減損技術小分隊,走村入戶,與農戶和農機手面對面交流,解答他們在機收過程中遇到的疑問,進一步增強大家的節糧減損意識。
二是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機手提供現場技術指導。從
小麥聯合收割機的調試與保養,到根據小麥的成熟度、濕度等實際情況調整收割參數,技術人員都給予了細致入微的講解與示范。手把手地教農機手如何合理控制
撥禾輪的轉速與位置,確保既能有效收割小麥,又能避免因操作不當導致麥粒脫落;指導農機手精準調整脫粒和清選部件,在保證脫凈率的同時,有效降低籽粒的破損率和含雜率。
三是每日安排專業技術人員深入機收作業現場,對機收損失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和數據采集,通過對監測數據的分析,及時發現機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采取機具調試改進措施。同時,將監測結果反饋給農機手,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作業水平,促使其不斷優化機具操作,降低機收損失率。
四是在尚村、終南小麥主產鎮,選取不同種植區域設立4個機收減損測試點,在收獲作業現場,對不同品牌的
收割機機收作業情況,按照《主要糧油作物機收損失監測調查測定方法》,科學、嚴謹地開展測試工作,仔細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測量取樣區,認真檢查收割后的田塊,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遺漏籽粒的角落,全面查找掉落的籽粒和落穗,并如實記錄相關數據,嚴格按照標準流程測算損失率。為確保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工作人員還綜合考慮了取樣環境、監測設備和測算方式等因素,將部分可進行靜態分析的樣本采樣帶走,分批進行收獲損失率、含雜率等項目的測定。
隨著“三夏”工作的持續推進,周至縣農機推廣工作站將繼續堅守崗位,進一步強化技術服務與指導,宣傳機收減損技術,營造廣大農機手比學趕超、全社會關注支持機收減損的濃厚氛圍,使機手更加重視機械調整和操作技能提高,為農機手和農戶提供全方位支持,全力護航“三夏”生產,保障夏糧顆粒歸倉。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