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機網 行業要聞】據了解,我國每年有9億噸的秸桿,這本來應該是個很大的產業,但為什么大家還在為處理秸稈而發愁呢?這里面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太多:小秸稈很想派上大用場,但需要我們給農村生產注入更多的科技力量,給農民們制造更多、便宜而且用起來還順手的農機具。
大豫鎮農場:玉米秸桿變身青飼料
日前,大豫鎮農場社區的玉米田內,4輛
玉米收割機轟鳴著,粉碎后的玉米秸稈和玉米粒在“噴吐”向旁邊的卡車車廂內,后然后統一運往上海奶牛養殖場,這一方法不僅解決了秸稈問題,還為農戶增收。
玉米秸稈青貯技術助農解憂增收兩不誤
“今年雨水多,導致玉米的質量不好,而且價格也在持續下跌,農戶自己賣的話肯定不劃算。” 大豫鎮農場社區居委會黨總支書記徐永軍剝出一顆玉米說:“你看著一棵玉米,比往年的細,而且玉米頭上的顆粒不飽滿,今年大概減產20%左右。” 徐永軍介紹,農戶一畝田產量800斤左右,市場玉米價格在0.9元每斤,每畝田的收入700多元,還要除去收割費、烘干費、
拖拉機費、人工費等等,后每畝田農戶拿到手的收入只有340元。為了確保農戶大利益,他多方聯系到了上海一家奶牛場,他們把玉米全部打碎后做成青飼料,按照每噸240元的價格收購,都以現錢的方式當場結算給農戶。
該農場社區的繆七林今年共種植30畝玉米,他和記者算了筆賬,他說:“按照現在市場的行情,我只能賣1萬多元,而現在每畝田能收3噸半青飼料,每噸240元,這樣我能賣2萬多元。”繆七林告訴記者,這樣很合算,既省了人工費和收割費,而且田里也沒有秸稈,有利于下一茬西蘭花的種植。
玉米秸稈青貯粉碎技術未來道路寬闊 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技術的突飛猛擊,玉米秸稈的得到了更好的發展---玉米
秸稈粉碎機。玉米是供作飼料為主的糧,經,飼兼用作物,玉米秸稈也是工,農業生產的重要生產資源。作為一種資源,玉米秸稈含有豐富的營養和可利用的化學成分,可用作畜牧業飼料的原料。長期以來,玉米秸稈就是牲畜的主要粗飼料的原料之一。
農作物秸稈是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生產中的副產物,其含有豐富的氮,磷,鉀等微量元素,是一種可供開發和綜合利用的寶貴資源。而目前全國對這些秸稈的開發利用率卻很低,大量的秸稈都在田間焚燒,既造成了嚴重的大氣污染,破壞了生態環境,影響了道路交通安全,又浪費了寶貴的可再生資源。
玉米秸稈青貯技術,對于搞養殖的朋友來說并不陌生,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生產實踐證明,青貯飼料不但是調劑青綠飼料欠豐,以旺養淡,以余補缺,合理利用青飼料的一項有效方法,而且是規模化、現代化養殖,大力發展農區畜牧業,大幅度降低養殖成本、快速提高養殖效益的有效途徑。與此同時也是提高畜產品品質,增強產品在國內、市場競爭力的一項有力措施。
玉米收獲、玉米秸稈的處理也是秋季生產中消耗人力多、勞動強度大的一項工作。所以,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重要標志,農業機械在糧食生產各個環節中的作用愈發顯著。青飼料玉米加工生產是將青秸稈玉米收割后攪碎直接作飼料,通過引進的收割機達到一次性合成粉碎,收割方便,效率高,而且飼料營養價值高。今年5000畝地將生產3萬噸青飼料外銷,預計2016年逐漸擴大種植面積達5萬畝做青飼料加工產地。
隨著國家經濟增長,我國國內的農業機械玉米秸稈粉碎機玉米秸稈粉碎機使用率越來越高,從現在的發展趨勢看來,未來的粉碎機行業道路會走的更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