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近期持續陰雨天氣,做好“三秋”機械化生產工作,提高農機減災減損能力,確保顆粒歸倉、應種盡種,結合陜西省西安市自然條件和農業生產實際,提出本技術措施。
一、機械化減災技術
(一)水淹田及過濕地塊機械化作業技術
1.水淹田應及時排澇。田間積水嚴重且具備排水條件的地塊,采用水泵等排灌設備及時排水;無法抽排的積水地塊,及時開溝瀝水,可使用
挖掘機等在地頭、地側面開挖V型或U型排水溝。在缺少電力供應條件下,可選用
柴油機、
汽油機、拖拉機等作為水泵等排灌設備動力源。
2.過濕地塊機具的選擇與調整。長時間浸水且呈泥濘狀態的農田,優先選用履帶式農業機械,提高機具通過能力。應急搶收過濕地塊玉米時,可通過調整改造履帶式谷物聯合收獲機進行作業,注意調整滾筒轉速、凹板間隙等工作參數,并更換玉米專用割臺。應急搶種小麥時,宜采用多功能復式作業機具或旋耕施肥播種機,以減少作業環節,避免破壞土壤。
3.作業技術要點。作業時,應降低作業速度,避免急進、急退,做到勻速作業;轉彎調頭應緩慢,避免在同一位置多次轉彎調頭;如遇機具打滑、下陷、傾斜等情況,應及時停車處理。玉米收獲作業時,應及時卸糧,盡量減輕整機重量。小麥播種時,盡量將前茬作物秸稈離田處理,應適期適墑播種,寬幅溝播技術適宜播量一般控制在12.5~15kg/畝,超過適播期的,每推遲2~3天,播種量增加0.5~0.6kg/畝。
(二)倒伏作物機械化收獲技術
收獲倒伏玉米時,優先選用割臺寬度長、傾角小、分禾器尖能夠貼地作業的高性能玉米收獲機;也可在普通玉米收獲機割臺上加長分禾尖或加裝倒伏扶禾裝置,增加扶禾作業行程,并適當減小割臺傾角。
倒伏角小于45度時,對收獲作業影響不大,一般不進行特殊處理。倒伏角大于45度時,應在對行收獲原則下,采用逆向收獲或側向收獲方式。應根據倒伏情況,實時調整收獲機分禾器尖與地面的距離,盡量扶起倒伏玉米;應及時清理割臺。
二、機械化減損收獲技術
(一)選擇適宜收獲期
適期收獲可增加粒重、減少損失、提高產量和品質。作業前,應準確判斷確定適收期,過早或過遲收獲會增加損失率和破碎率。
(二)選擇適宜收獲方式和機具
收獲玉米時,籽粒含水率在25%以下,優先選用玉米籽粒聯合收獲機一次性完成摘穗和脫粒作業,宜選用縱軸流機型;如不具備籽粒收獲條件,可選用摘穗型玉米收獲機進行果穗收獲。
(三)做好機具檢查調試
作業前,依據使用說明書對機具進行全面檢查與保養,確保機具技術狀態良好;根據作物成熟程度、籽粒含水率等對收獲機作業參數進行調整,并進行試收,試收作業距離一般為30—50m。試收后,需要時進行必要的調整,直至作業質量達到要求,再投入正常作業。
(四)機收作業注意事項
1.提前規劃行走路線
玉米收獲時,應根據地塊形狀,依次進行作業;如有必要,可提前開出收割道。
作業時,機具行進方向應盡量保證與種植行平行。
2.合理控制作業速度
根據機型特點、植株密度、干濕程度等因素選擇合理的作業速度;當早晚及雨后作物濕度大時,應適當降低作業速度;作業時,一般先低速收獲,然后逐步提高至正常作業速度;嚴禁使用行走檔位進行收獲作業;低速行駛作業時,不能降低發動機轉速。
3.科學規范駕駛操作
作業時,應通過調整作業速度和幅寬實時控制喂入量,使機具在額定負荷下工作,降低夾帶損失,避免發生堵塞故障;應注意幅寬銜接,避免相鄰兩個作業帶之間出現漏收損失。地頭轉彎時停止作業,直線行駛后再開始作業。注意地頭、邊角和障礙物附近作物收獲情況,做到應收盡收。
(五)及時烘干
收獲的玉米籽粒,宜選用連續式烘干機;收獲的玉米果穗,應先離地儲存,通風降水,待籽粒含水率降至25%以下后,再脫粒并烘干。
烘干時,玉米籽粒(不包括制種玉米籽粒)溫度一般不超過50℃,最高不超過55℃,應控制一次降水幅度不大于18%或平均干燥速率不大于2.5%/h;烘干后,谷物色澤氣味應無明顯變化,無熱損傷粒、焦糊粒。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