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湄南河畔的曼谷雨霽初晴,2025年首屆泰國國際農機展于泰國最大的會展中心IMPACT盛大開幕。作為中國農機揚帆亞太的“首航站”,展會吸引了逾百家中國企業與全球買家,彰顯出泰國作為中國農機企業進軍東南亞市場的戰略跳板地位。
泰國國際農機展盛大開幕
本次泰國國際農機展由中泰多方農機協會合作舉辦,是中國農機行業首次邁出國門、在海外打造的大型專業展會。
這不僅是中國農機產業走向國際化的標志性一步,更是中泰農業合作升級的里程碑,將為泰國農業現代化進程注入全新動能。
01 中泰農機合作 共促產業升級
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會長范建華在展會開幕式致辭中表示,泰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機市場的旺盛需求正等待優質技術的賦能。中國農機行業經過數十年的深耕,已形成完整的體系,并在耕、種、管、收、植保機械等領域都擁有大批技術領先、質量過硬的產品。
本次展會是中國農機技術成果的展示窗口,更是促進中泰及東盟各國農機企業合作共贏的橋梁。秉持著“技術扎根、產業升級、農民受益”的核心理念,將帶來更高效的農機設備和更先進的生產理念,提升區域農業機械化水平,助力本土農機產業發展。而這一理念也和沃得的初心不謀而合,沃得農機攜優質產品深度參與到合作中來,讓農民切實享受到現代農業發展的紅利。
02 技術新里程 中泰共繁榮
今年恰逢中泰建交50周年,五十載風雨同舟,兩國在農業領域合作成果豐碩,本次展會正是順應兩國農業生產實踐與農機市場需求的重要舉措。
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中國農機行業正積極參與全球農業現代化建設。此次展會匯聚了中國最新的農業技術,集中展示智能農業、精準農業、物聯網農機技術,這些創新成果能有效應用于泰國的農業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沃得農機在泰國的生產基地已正式投入生產,此前泰國前國會主席頗欽·蓬拉軍博士及當地經銷商也曾到訪沃得參觀交流。這一布局為雙方長期發展搭建了對話平臺,推動中國農機在泰投資布局走向深入,為長效合作筑牢基礎。
中國農機緊抓泰國市場
深入這片熱帶沃土,會發現當地市場蘊藏著巨大的潛力——泰國農業以小農為主,水稻、甘蔗和木薯作為核心作物,但其
收割機械化率卻很低。
此外,泰國本土制造能力有限,60馬力以上
拖拉機依賴進口,沃得農機等中國企業已成功進入市場,同時配套提供配件與售后服務,構建起本地化服務網絡。
性價比破壁 本土化扎根
面對泰國市場,中國農機企業憑借顯著性價比與維修保養優勢,在歐美品牌主導的格局中強勢破局。
例如沃得農機的中小馬力奧龍拖拉機適配泰國小農作業場景;聯合谷物收割機高效應對水稻種植需求;鴻龍甘蔗收割機更是直擊當地甘蔗收割機械化率低的痛點,產品高度契合泰國主流需求。
而沃得的扎根之道,在于“雙軌并行”:需求導向研發,聚焦泰國主糧及經濟作物特點研發創新;服務前置布局,通過本土化生產與渠道下沉,構建“零后顧”服務網絡。
多方訪客聚焦沃得展臺
展會現場,沃得展臺前人頭攢動。當地農戶、泰國農業合作社等組織紛紛駐足,還有多國觀眾組團參觀,工作人員用流利的泰語或英語熱情接待交流,細致解答各類咨詢。
沃得農機作為出海標桿,產品已遠銷包括泰國在內的80多個國家,此前在東南亞地區的出口成績就很亮眼,此次參展有望再進一步。
公司產品因適配性強深受當地農民認可,在東南亞的口碑持續沉淀。而貫穿沃得農機的“智能、綠色、服務”三大方向,讓參觀者表示收獲遠超預期,期待未來的進一步合作。
本屆泰國國際農機展會現場的熱絡交流,正是中泰農機合作升溫的生動注腳。當中國農機的技術實力與產業鏈優勢,遇上泰國農業現代化的迫切需求與政策東風,雙方合作必將邁向更廣闊的“共贏時代”。“中國制造”的東南亞故事,正翻開嶄新篇章。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