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科技創新】 臨汾市農業機械發展中心春玉米密植試驗田進入臘熟期,為準確掌握試驗田玉米生長情況,近日市農業機械發展中心組織9名技術人員到洪洞縣甘亭鎮試驗田開展玉米測產驗收工作。
玉米是臨汾市種植面積第一大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玉米密植生產全程機械化是現代玉米生產技術的發展趨勢,也是提高糧食單產的重要途徑。臨汾市于2022、2023年分別開展了玉米密植生產全程機械化試驗項目,均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為了對試驗結果進行進一步的論證,2024年繼續開展玉米密植生產全程機械化高產高效試驗,試驗田分春玉米和夏玉米兩種地塊,每塊試驗田分別采用每畝4000株、5000株、6000株三種種植模式。
玉米產量的測定采用5點法,在玉米臘熟期進行數據的測定。在檢測樣本地塊中隨機選取1塊,從四個地角開始沿對角線交叉點算起,在四分之一至八分之一對角線長的范圍內選定一個數值,以此數值為長度,確定四個測區,再加上對角線的交叉點共5個測區。以穗粒數、畝產量、倒伏率以及根系參數為測試指標。
拉卷尺、挖根系、扛玉米、測數據…… 技術人員根據5點法,科學取樣、詳實記錄,實地開展了測距、數株數、測量株高、接穗高度、近地節間長、徑桿長粗、根長、根數等數據。采樣后對樣品進行人工脫粒,開展行粒數、穗粒數、含水率、百粒重等數據測量,測量結果顯示4000株百粒重39.78g,平均穗粒數589粒,畝產708kg/畝;5000株百粒重40.2g,平均穗粒數607粒,畝產912kg/畝,6000株百粒重38.53g,平均穗粒數522粒,畝產802kg/畝。經試驗分析,在施肥水平高、土壤肥力好、墑情適宜、灌溉條件、生產條件好的情況下,密植模式有較大優勢,可獲得高產量,但實際生產中種植過密容易引起肥力不足和空桿等現象,5000株種植模式效益最高。
玉米種植通過適當密植提高了質量和產量,達到了增產增收的效果,收獲了高質量的經濟效益,為臨汾市合理密植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推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