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地方農機】 江蘇省進入“三夏”生產期間,邳州以提高農業機械化作業質量和水平為目的,以保障全市糧食安全,更好服務三農,助力鄉村振興,深入踐行“三問四有”主體實踐為抓手。邳州有力、有序組織了“三夏”機械化生產作業,開展了服務督察、推廣宣傳、培訓指導、現場演示、安裝調試、維修幫扶和安全檢查等一系列為農服務工作,卓有成效地發揮了農機主力軍的作用,確保夏糧“顆粒歸倉”。
三夏生產期間,該市共投入農業機械22600臺套,其中大中型
拖拉機2712臺、
聯合收割機2912臺、
水稻插秧機960臺、秸稈還田機1026臺、耕整地機械1280 臺。共完成小麥收獲77.25萬畝,麥秸稈機械化還田49.6萬畝,還田率達到64.2 %;水稻機械化種植43.37萬畝,水稻機種率達到88.3%;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4.1萬畝。該市推廣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一、組織領導到位,責任壓實有力度
為進一步加強“三夏”優質服務活動的組織領導,我局成立專項工作小組,狠抓落實,確保夏糧成熟一塊、收獲一塊、還田一塊、插播一塊。召開推進會并發放宣傳資料《稻麥機械化收獲減損技術指導意見》和《實施秸稈還田 提高土壤肥力》3000余份,引導組織農戶和農機手適時收獲,合理控制小麥留茬高度,有序開展秸稈還田和犁耕深翻作業。強化機具調度,強化智能農機裝備示范推廣,積極發揮農機合作社主力軍作業,突出合作社示范引領作用。全市成立了25支農機作業應急服務隊,確保了不宜機收地塊“顆粒歸倉”。
二、機具保障到位,提供服務有力度
制定農機搶收搶種工作預案,組織25鎮(區、街道)農機專業技術人員作業供需對接和應急情況處置,根據小麥收獲進度有計劃召回外出跨區作業的機手,做好引導工作。同時和廠方三包服務人員、維修點修理工共同組成“三帶”維修小分隊,深入田頭地邊、隨叫隨到做好機具檢修工作,對購置的谷物聯合收割機、大中拖和水稻插秧機等大中型農機具逐臺進行安裝調試,確保農民即買即用。夏收前到各鎮組織維修點強化機具維修保養,累計培訓機手、修理工572人次,保證了農機具在三夏生產中發揮高效、低耗、安全的效能。開通24小時農機值班熱線電話,專人值守,做好三夏期間的信息咨詢、調度指揮、應急處置、投訴受理等工作。協調作業用油部門加強資源儲備,保障了用油順暢。
三、新裝備新技術推廣到位,糧食安全有保障
全力推廣“4+2”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裝備與技術。按照種植機具保障工作要求,加大復合種植專用播種機具選型推廣力度,新增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專用播種機20臺,新改裝播種機66臺,召開技術培訓班和田間地頭現場指導,圓滿完成了4.1萬畝復合種植目標任務。小麥秸稈還田投入機器量1026臺,生態型犁耕深翻投入207臺,同時加大高效植保、綠色烘干等裝備與技術普及應用,新增航空植保(無人機)73臺。為減少機收環節糧食損耗,探索總結機收損失率最低的方法,及時指導調整小麥聯合收割機技術狀態,最大限度做到糧食顆粒歸倉,5月31日至6月5日,組織技術人員對全市小麥機收損失進行了抽樣監測調查。監測調查人員分兩組對燕子埠、占城、八義集、碾莊、車夫山、戴莊、岔河等18個種糧大鎮18個點位進行了抽樣,測算該市小麥機收平均損失率為0.77%。
四、監管水平到位,農機安全有保障
“三夏”生產既是農機作業的高峰期,也是農機事故的易發期、多發期,為做好三夏作業期間的安全生產工作,加強了安全生產檢查、督查,組織農機執法車,穿梭于各鎮村道路、田頭地邊,對機械的安全操作、作業質量及秸稈禁燒等進行監督檢查,重點集中檢查聯合收割機、秸稈還田機、插秧機等機械的安全使用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解決,嚴防農機事故發生,保證了三夏期間安全生產。
五、跨區作業到位,助農增收有保障
“三夏”優質服務活動期間,為拓寬農機手的作業服務領域,我市充分利用本地收割機資源,全理安排機具,在保證我市夏收工作的基礎上,依托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大戶,組織1500余臺收割機,分批次陸續開赴四川、湖北、安徽、山東、新疆等地進行跨區作業服務。“三夏”期間共發放跨區作業證1516個,其中稻麥聯合收割機1502臺、水稻插秧機14臺。與此同時,我市還積極組織大中型拖拉機赴山東、安徽、東北等地開展機耕、機播跨區作業。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