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n0ypy"></ul>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免费,精品人妻午夜福利一区二区,国产成人拍国产亚洲精品,中文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av不卡一区二区在线,无码h黄肉动漫在线观看,日本道之久夂综合久久爱,亚洲经典av一区二区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2024年一號文件發布

        2024-04-03 13:22:42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 閱讀量:14613 評論

          【農機網 政策與標準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做好“三農三牧”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精神,結合自治區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做好2024年及今后一個時期“三農三牧”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內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緊緊圍繞高質量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目標,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為底線,以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為重點,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強化農牧民增收舉措,加快推動內蒙古由農畜產品產量大區向農牧業產業強區轉變,確保農牧業生產連豐連穩、農村牧區和諧穩定,持續提升農牧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久久為功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二、當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排頭兵
         
          (一)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畜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堅持穩面積、增單產,扎實推進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確保糧食、大豆種植面積分別穩定在1億畝、1800萬畝以上。實施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集成推廣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整建制建設單產提升示范園區600萬畝。落實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建立農資保供穩價應對機制,健全化肥、飼草料等農資儲備制度。推進產糧大縣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全覆蓋,有序擴大玉米種植收入保險、大豆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試點范圍,逐步將優勢特色農畜產品保險納入自治區財政補貼范圍,著力提升農業保險精準投保理賠服務水平。落實產糧(油)大縣獎勵政策。深化糧食產銷區協作。穩定畜禽產能,肉類總產量力爭突破300萬噸。大力發展特色林果、森林食品等產業,產品產量達到120萬噸。配合國家探索建立大食物監測統計體系。
         
          (二)促進奶業全產業鏈提質升級。提升種源自給能力,創建自治區級以上奶牛、奶羊核心育種場3家。穩定奶源供給,根據市場形勢變化調整優化產能,促進產需平衡,推動建立奶制品儲備制度。提升地方特色乳制品產業發展水平,推動奶酪等固態乳制品精深加工業和地方特色乳制品生產加工業提檔升級。完善液態奶標準,加強復原乳標識監管,保障乳制品質量安全。支持呼和浩特市加快建設伊利現代健康谷項目、蒙牛中國乳業產業園“產城融合”項目。支持上市乳業企業做強做大。全年奶產量力爭突破800萬噸,奶業全產業鏈產值突破2500億元。
         
          (三)強化飼草料保障。加快發展人工草,青貯玉米、飼用燕麥、苜蓿等飼草種植面積保持在2000萬畝,繁育草種40萬畝,飼草產值力爭達到900億元。大力發展生態草產業,建設羊草生產基地100萬畝。加強天然草場生態修復,以鄂爾多斯、烏蘭察布為重點種植檸條100萬畝。檸條飼料化利用量達到7萬噸以上,秸稈飼料化利用量保持在2800萬噸左右。建設5萬畝以上草產業全產業鏈示范園區5個。抓好國家糧改飼試點項目,完成結構調整面積200萬畝以上、收儲600萬噸以上。
         
          (四)加快發展設施農牧業。落實支持設施農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科學布局“菜籃子”、“果籃子”、“菌籃子”、“花籃子”、“藥籃子”生產基地,新增設施種植業面積24萬畝。建設生產能力5000萬株以上的蔬菜集約化育苗中心6個。在赤峰、呼和浩特、包頭、巴彥淖爾、烏海、通遼等地建設100畝以上設施種植標準化示范園區15個,在主要城鎮周邊累計建設500畝以上設施種植標準化示范園區11個。落實支持設施畜牧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大力發展舍飼圈養,新建擴建標準化暖棚500萬平方米以上,改造提升規模養殖場200個。發展以生態健康養殖為主的現代設施漁業,池塘標準化改造2000畝,建設鹽堿地水產養殖場2000畝,發展工廠化循環水養殖10萬立方米。
         
          (五)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堅持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嚴守耕地紅線,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抓實耕地占補平衡,堅持“以補定占”,將全區穩定利用耕地凈增加量作為下年度非農建設補充耕地指標和允許占用耕地規模的上限;強化補充耕地質量驗收,完善補充耕地后續管護和再評價等機制。依法嚴厲打擊非法占用、破壞農用地特別是耕地的行為。開展“大棚房”排查整治“回頭看”,分類穩妥處置各類耕地“非糧化”問題。開展撂荒地排查整治。開展林地、草地、耕地等土地利用性質及權屬摸底調查,研究解決土地權屬重疊問題。
         
          (六)加強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耕地地力提升行動,力爭建設高標準農田850萬畝左右。加快推進國家和自治區級高標準農田整區域試點建設。完成黑土地保護工程900萬畝,黑土地保護性耕作2130萬畝。在巴彥淖爾市開展鹽堿地綜合利用試點,全區改造利用鹽堿地50萬畝左右。完成引綽濟遼等水網工程年度建設任務和河套、鐙口2個大型灌區“十四五”時期建設任務。推進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確保昆都侖水庫等3座中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及10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主體工程如期完工,對呼和浩特烏素圖水庫、興安盟興安水庫、通遼小河西水庫、錫林郭勒查干水庫開展清淤工作。加強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管護。做好水毀修復工作,確保2024年主汛期前水毀修復工程基本完工。加強氣象災害短期預警和中長期趨勢研判,健全防災減災救災長效機制。
         
          (七)增強糧食和重要農畜產品調控能力。加強糧食應急體系建設,優化糧食倉儲設施布局,提升儲備安全水平。依法嚴厲打擊農畜產品走私活動。開展城鄉居民糧食和重要農畜產品消費情況調查監測與分析。推廣興安盟科學儲糧經驗做法,推動“產運儲加消”全鏈條節糧減損。開展文明餐桌活動,大力倡導“光盤行動”,將健康飲食和制止餐飲浪費納入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內容。
         
          (八)加強農牧業科技支撐。集聚優勢資源,圍繞育種、農機裝備、糧食豐產、中低產田改造、節水農業、綠色農業、農畜產品精深加工等,組織開展關鍵技術開發和應用示范。加快農牧業科技成果轉化運用,高質量建設國家農高區、乳創中心、草創中心、生物育種創新中心,建設科技小院70個以上,建立農牧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團隊10個。開展“科技110”服務。深化農科院體制機制改革。深入推進種業振興,實施育種聯合攻關和種業科技創新重大示范工程,爭取2至3個品種進入國家主推品種目錄。繼續支持20個國家級畜禽核心育種場建設。加強國家玉米、大豆、馬鈴薯制種大縣和良種繁育基地建設,良種繁育面積穩定在130萬畝以上。強化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建設。落實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實施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建設農機裝備熟化定型和推廣應用基地6個。
         
          三、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九)完善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聚焦重點地區、重點人群,強化動態監測排查和針對性幫扶措施,推動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教育、醫療、住房和安全飲水情況數據互聯共享,著力化解因災、因病返貧致貧風險,對符合政策規定的受災農牧戶落實先行幫扶措施,對符合救助條件的高額醫療費用負擔患者實施綜合保障。研究推動防止返貧幫扶政策和農村牧區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政策銜接并軌。
         
          (十)推動產業就業幫扶提質增效。中央和自治區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用于產業發展的比重提高到65%以上,強化資金項目績效管理。加強幫扶項目資產管理,符合條件的納入嘎查村集體資產統一管理。分類開展產業幫扶,完善幫扶項目庫。實施光伏幫扶工程,2年內建設幫扶項目100萬千瓦。持續開展消費幫扶增收行動。推進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統籌用好就業幫扶車間、以工代賑、公益崗位等渠道,穩定脫貧人口就業規模。深化京蒙協作,組織開展“蒙品進京  百企同行”等系列活動,拓寬優質農畜產品進京渠道,力爭年內進京銷售農畜產品達到300億元。
         
          (十一)強化重點地區幫扶支持。將涉農涉牧資金向國家和自治區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旗縣傾斜,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持續開展醫療、教育、科技干部人才“組團式”幫扶。強化對易地搬遷群眾的就業幫扶和產業扶持,完善安置區配套設施;對易地搬遷至城鎮后因人口增長出現住房困難的家庭,符合當地住房保障準入條件的納入公租房保障范圍。高等學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向脫貧地區傾斜。
         
          四、建設生態農牧業發展先行區
         
          (十二)提升農牧業產業鏈水平。落實部區共建生態農牧業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構建以生態農牧業為引領、農牧業重點產業鏈和優勢特色產業多元發展的“1+7+N”大農業體系,推動農牧業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重點建設100個左右產業示范園區。落實支持農畜產品精深加工的政策措施。延伸玉米產業鏈,大力發展色氨酸、精氨酸、黃原膠等高附加值產品,力爭產值超過1500億元。支持羊肉領軍企業發展壯大,推動副產品充分利用,打造內蒙古羊肉品牌,鞏固千億級產值成果。開展百萬頭肉牛育肥行動,支持通遼建設全國肉牛第一重鎮,全區力爭產值突破800億元。鼓勵加工薯種植,提升淀粉、預制菜、休閑食品等研發加工能力,力爭產值達到180億元。實施絨山羊保種工程,提高內蒙古羊絨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力爭產值達到180億元。推進巴彥淖爾等開展羊皮食品化試點。全年主要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力爭達到73%以上。
         
          (十三)推進農牧業生產綠色轉型。扎實推進防沙治沙與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結合礦山生態修復,年內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科爾沁和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分別完成治理面積758萬畝、549萬畝、131萬畝。大力發展節水農業,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0萬畝,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施面積達到4747萬畝。落實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開展解決草原過牧問題試點。實施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高質量建設興安盟國家級現代畜牧業試驗區。持續推進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建設一批化肥和化學農藥減量增效、糞肥還田利用的種養結合基地。深入實施農用薄膜污染防治條例,開展農膜回收利用行動。加強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強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加強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推行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和農畜產品可追溯管理。
         
          (十四)打造特色農牧業品牌。大力推進“蒙”字標認證,加強綠色有機品牌建設,實施自治區級農牧業精品品牌工程,打造區域公用品牌30個、企業產品品牌150個,新培育綠色有機產品220個、名特優新農產品100個。用好京蒙協作、中央單位定點幫扶等機制和全國優質農畜產品展銷周等平臺,擴大農畜產品銷售規模。扶持自治區級農畜產品營銷中心30個、線上品牌旗艦店100個左右,在全國重點城市布局建設優質農畜產品展銷旗艦店100個左右,在主要消費地建設前置倉6個。充分挖掘農畜產品消費潛力,廣泛宣傳“千里草原、萬頃牧場、生態內蒙古、綠色好味道”,讓“蒙”字標——大草原優品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
         
          (十五)提升農牧業經營主體能力。支持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重點支持100家左右龍頭企業發展。鼓勵本土龍頭企業重組、掛牌上市、申報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加大對賭招商、合作招商、資本招商力度,定向引進頭部企業、領軍企業落戶。鼓勵家庭農牧場組建合作社。加快基層供銷合作社改造建設。選聘1000名左右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輔導員,開展“千員帶萬社”行動。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集中連片示范,服務面積突破3000萬畝,支持供銷合作社建設為農牧服務中心。在鄂爾多斯、巴彥淖爾、興安盟、烏海以及22個牛羊養殖大縣推廣獸醫社會化服務。支持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動物疫病凈化廠建設。
         
          (十六)完善農村牧區流通網絡。實施縣域商業體系建設行動,完善農村牧區寄遞物流體系網絡,建設標準化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點5000個。深入開展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創建。支持商貿流通企業、農畜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等主體建設改造規模適當的冷藏保鮮設施。支持供銷合作社建設“保供型倉儲冷鏈物流項目”。完善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布局,加快呼和浩特、通遼、巴彥淖爾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支持包頭市申建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加強交通、市場監管、農牧等領域綜合執法,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持續整治農村牧區假冒偽劣商品。
         
          (十七)著力促進農牧民增收。拓展以工代賑政策實施范圍,引導農牧民參與“三北”工程、高標準農田等重大項目建設,勞務報酬規模不低于合同額的10%。制定支持庭院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開展“百鄉千村萬院”行動,鼓勵農牧民利用房前屋后等閑置院落空間,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養、特色民宿、手工作坊等庭院經濟。選擇150個嘎查村推廣“統種(養)共富”模式,促進農牧民經營增收。實施新一輪農村牧區集體經濟扶持行動,深化“三變”改革,增加農牧民財產性收入。實施“春風行動”、“春暖農牧民工”等活動,扶持大齡農牧民工就業,對農村牧區轉移就業勞動者組織訂單、定向、定崗培訓,全年轉移就業240萬人以上。健全工程建設領域農牧民工工資支付監控預警機制,依法嚴厲懲處惡意拖欠農牧民工工資行為。
         
          五、扎實有序推進鄉村建設
         
          (十八)提升鄉村規劃引領水平。推進嘎查村“多規合一”規劃編制,不需要編制的可在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中明確通則式管理規定。在耕地總量不減少、永久基本農田布局基本穩定前提下,綜合運用增減掛鉤和占補平衡政策,整合盤活農村零散閑置土地,保障鄉村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用地。嚴禁隨意撤并村莊、違背農牧民意愿大拆大建。
         
          (十九)提升農村牧區人居環境舒適度。開展鄉村振興暨和美鄉村“十縣百鄉千村”創建行動,分批創建一批彰顯北疆特色的示范樣板。探索推進農牧戶自愿按標準改廁、政府驗收合格后補助到戶的獎補模式,新建衛生戶廁5.5萬戶。實施農村牧區人口相對集中地區垃圾和污水集中治理“135”行動。在黃河流域、西遼河流域等重點生態功能區域開展生活污水治理,覆蓋400個行政村。開展農村牧區人居環境“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專項行動,協同推進農村牧區有機生活垃圾、糞污、農牧業生產有機廢棄物資源化處理利用。完善農牧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和運維管護長效機制。
         
          (二十)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實施農村牧區供水水質提升三年行動,2024年新建改造提升集中供水工程270處,新建分散式供水工程900處。實施農村牧區電網鞏固提升工程,加強重點村鎮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規劃建設。實施農村牧區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改造治理公路1000公里,改造公路危橋150座。實施農村牧區房屋質量安全提升工程,改造危房3419戶。推動市政供水供氣供熱管網向城郊鄉村及規模較大的鄉鎮延伸,有序實施“煤改電”等清潔取暖。逐步推進5G網絡和千兆光網向鄉村延伸,深化智慧廣電固邊工程。推進數字農業賦能鄉村振興,建設智慧農牧業大數據平臺,推進國家和自治區數字鄉村試點建設。
         
          (二十一)提升鄉村公共服務水平。優化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支持農村牧區寄宿制學校和必要的小規模學校建設。嚴格落實義務教育公用經費補助政策。實施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遴選培育一批自治區級縣域優質高中。加強蘇木鄉鎮衛生院和嘎查村衛生室服務能力建設,逐步提高鄉村醫生中具備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人員比例。改善農村牧區疾控機構基礎設施條件,增強疾病預防控制能力。探索縣域醫共體門診及住院支付方式綜合改革,建立醫?;鸾Y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機制,逐步提高縣域內醫?;鹩糜诨鶎俞t療衛生機構的比例。推進嘎查村衛生室醫保結算工作,逐步將符合條件的嘎查村衛生室納入醫保定點管理。健全農村牧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蘇木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170個、村級養老服務站1500個,拓展提升互助幸福院200個。落實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機制,實施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質量提升三年行動,推進鄉村振興巾幗行動,加強農村牧區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和無障礙環境建設。開展鄉村著名行動,挖掘保護鄉村地名文化。實施產糧大縣公共服務能力提升行動,補齊基礎教育、醫療衛生、“一老一小”等高頻服務短板弱項。
         
          (二十二)推動縣域城鄉融合發展。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和治理能力,促進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健全集團化辦學運行機制,加強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持續開展醫共體建設成效監測評價。深入實施縣域農牧民工市民化質量提升行動,擴大農牧民工等群體參保規模。提升公共服務精準化水平,將與群眾密切相關的就業、社保等高頻服務事項下沉到嘎查村。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將公租房保障范圍逐步擴大到穩定就業外來務工人員。
         
          六、加快提高鄉村治理效能
         
          (二十三)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堅持大抓基層鮮明導向,強化旗縣級黨委抓鄉促村責任,健全縣鄉村三級聯動爭創先進、整頓后進機制,切實增強基層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圍繞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開展蘇木鄉鎮黨政正職全覆蓋培訓和農村牧區黨員進黨校集中輪訓。制定村級議事協商目錄,健全議事協商平臺。持續開展“比武爭星”活動。實施嘎查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培育儲備三年行動。健全有效發揮駐嘎查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作用的制度機制,加強日常管理、培訓指導、關心關愛。深入開展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健全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全面推進網格化治理,大力推廣微治理、積分制等治理方式,提升鄉村治理效能。規范派駐機構管理,旗縣(市、區)部門派駐機構人員納入蘇木鄉鎮(街道)統一指揮協調。推廣“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等有效做法,嚴格蘇木鄉鎮(街道)職責準入,推動解決“小馬拉大車”等基層治理問題。加強源頭治理和制度建設,深化拓展基層減負工作成果。旗縣級以上機關一般不得從蘇木鄉鎮借調工作人員。
         
          (二十四)加強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培訓,大力宣傳闡釋“六句話的事實和道理”,引導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優質文化服務向農村牧區延伸。持續深入開展“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群眾教育實踐活動。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堅定不移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加強農牧業非遺特色村鎮、特色街區建設,實施鄉村文物保護工程。組織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更好發揮烏蘭牧騎作用,加強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
         
          (二十五)推進鄉村移風易俗。挖掘推廣農村牧區移風易俗典型案例,發揮黨員示范帶動作用,大力弘揚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老敬親、誠信友善等文明新風,鼓勵各地利用鄉村綜合性服務場所,為農牧民婚喪嫁娶等提供普惠性社會服務,降低人情禮俗負擔。充分發揮“一約四會”作用,完善婚喪禮俗約束性規范和倡導性標準。
         
          (二十六)強化平安鄉村建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全面推行信訪代辦制,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屬地。健全農村牧區掃黑除惡常態化機制,依法打擊“村霸”、宗族黑惡勢力及其“保護傘”。依法嚴厲打擊賭博、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開展農村牧區道路交通、燃氣、消防、漁船等重點領域安全隱患治理攻堅。鞏固農村牧區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成果,加強用于生產經營的村民房屋消防安全整治,推進蘇木鄉鎮政府專職消防隊和消防安全服務中心建設。加強法治鄉村建設和農牧民法治宣傳教育,大力選樹學法用法示范戶。
         
          七、加強黨對“三農三牧”工作的全面領導
         
          (二十七)健全黨領導農村牧區工作的體制機制。全面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工作責任制。鞏固拓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成果,不斷把思想偉力轉化為奮進動力,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實干之舉。弘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加強調查研究,梳理形成農牧領域“百問題、百舉措、百案例”,推動轉化運用。將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作為盟市、旗縣、蘇木鄉鎮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必述必考內容,強化結果運用。按照有關規定開展鄉村振興表彰獎勵。加大宣傳力度,講好新時代內蒙古鄉村振興故事。
         
          (二十八)完善鄉村振興多元投入機制。堅持將農牧業農村牧區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創新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確保投入與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全區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牧業農村牧區比例總體達到9%。發揮好青貯貸等政策作用,推廣農村牧區承包土地(草牧場)經營權、農牧業設施、活體牲畜等抵質押貸款業務。推廣“金融副村長”模式,力爭實現嘎查村全覆蓋。推動大中型銀行分支機構保持涉農信貸傾斜政策力度不減,引導地方法人銀行加大支農支小力度。穩步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化險。推廣自治區金融服務畜牧業云平臺,推動農村牧區數字普惠金融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探索發展收入保險、氣象指數保險等新型險種。引導農墾企業、國有企業參與農牧業重大項目建設,推廣建管用一體化模式。優化完善涉農信用信息系統,持續開展信用戶、信用嘎查村、信用蘇木鄉鎮創建。落實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補獎政策。強化財政金融協同聯動,為現代設施農牧業建設項目貸款提供財政貼息服務,引導銀行保險機構加大對高標準農田、設施農牧業等領域的支持力度,加強涉農涉牧資金監管,制定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全流程管理監督預警規則,嚴格專項資金預算執行。
         
          (二十九)深化農村牧區改革。穩步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國家試點工作,選擇10個鄉鎮開展自治區級試點。選擇10個旗縣開展新增耕地高效利用試點。推廣烏蘭浩特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經驗,盤活利用閑置農房和宅基地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等新業態。用好土地增減掛鉤政策,在50個嘎查村開展解決“空心村”問題試點。健全土地經營權流轉服務體系,新建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站點)300個,推動土地經營權流轉從“以錢定租”向“以糧(畜)定租”轉變。穩慎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建設全區統一的集體林權流轉交易平臺,開展集體林權收儲試點。分類推進墾區集團化、農牧場企業化改革,推動供銷合作社社有企業改革脫困。
         
          (三十)壯大鄉村人才隊伍。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支持計劃,舉辦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旗縣、邊境旗縣事業單位專場招聘,引導高等學校畢業生到鄉村就業創業。繼續實施鄉村振興一線職稱傾斜政策,推行農牧民職稱評審工作。強化技能培訓,培訓農牧民1.5萬人,培育“頭雁”780名。開展“百聯百智百活動”,選派百名農牧干部包聯旗縣,組織百名智庫專家服務農牧業企業,開展百場農牧業特色活動。支持高等學校新增涉農涉牧相關專業,培養急需緊缺專業人才。支持職業院校、農廣校面向農牧民工、就業困難群體等開展職業培訓。對醫療衛生人才實行縣管鄉用,積極推進鄉聘村用,實施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深化“縣管校聘”改革,加強縣域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促進優秀師資合理均衡配置。組織評選“十佳助農”科技小院,引導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立足農牧業生產一線開展研究。
         
          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干部群眾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大力弘揚蒙古馬精神,吃苦耐勞闖新路,一往無前進中游,以強烈的主人翁精神建設好美好家園,奮力書寫農牧業農村牧區現代化新篇章。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產品推薦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亚洲中文图片小说| 插插无码视频大全不卡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丰满岳乱妇久久久| 精品久久综合日本久久网|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一线| 国产国产午夜福利视频|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 欧美人成精品网站播放|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少妇|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熟妇人|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天堂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日日添 |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 青龙| 久久国产精品精品国产色| caoporn成人免费公开| 亚洲熟妇少妇任你躁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精品三级一区二区三区| 长腿校花无力呻吟娇喘| 99精品久久毛片a片|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精品91在线| 亚洲午夜精品毛片成人播放| 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美女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五月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中文字幕第一页| 久久这里只精品热免费99| 亚洲 日韩 国产 制服 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在线看| 中文字幕人妻少妇引诱隔壁| 成人免费无码av| 国产午夜福利免费入口| 国产偷人爽久久久久久老妇app| 精品亚洲无人区一区二区| 40岁大乳的熟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