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地方農機】為積極探索新時期農機社會化服務新模式、新業態,加快推進農機化新型經營主體提檔升級,原平市農業機械發展中心依托2023年農機化新型經營主體提檔升級試點建設項目,將項目建設單位原平市唐盛農業機械秸稈加工專業合作社打造為專業化、標準化、智能化的新型經營服務主體樣板。
通過建設農機社會化服務綜合管理平臺和農機、農藝新技術試驗示范田,利用數字化管理,實現節種、節肥、節藥、節水和增收減損,提升管理水平和全程機械化水平,并發揮出試驗示范和推廣帶動作用。新型經營服務主體提檔升級改造,獲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解決行業痛點。通過建設智慧農機農機社會化服務綜合管理平臺,解決合作社在農業生產中的一系列痛點問題。解決農事管理無數據沉淀問題;解決農事信息太分散,缺少能夠整合信息并進行科學分析的統一門戶問題;解決成本綜合控制和收入測算兩張皮問題;解決農業機械化與農事綜合化融合難的問題。
二是農機農藝水平提升。建成高滲透率的終端監測設備,通過田間小氣候、網絡攝像頭對農田進行實時監測,以及無人機進行快速巡田。建成農業數據及結構化模型沉淀,根據作物以及地域等因素以便得到最佳生長模型和標準種植方案。利用北斗衛星高精定位與
平地機控制,實現厘米級平地精度控制,可應用于荒地復耕、坡地改造、田地平整等,形成全方位的土地整平方案。自動駕駛系統控制農機完成高質量起壟作業,全面保證壟間距與壟形直線度方便后續播種作業與中耕作業的開展。鋪管鋪膜精密播種作業。播種作業采用無人駕駛系統,一天播100-150畝地,實現一播全苗,無缺苗斷壟。播種過程播深一致,播行端直、行距準確無錯位,實現了夜間播種作業。利用農機自動駕駛控制覆膜精度,有效改善
滴灌帶鋪設質量,讓駕駛員有更多的精力隨時關注耗材剩余量和可能產生的滴灌帶斷點標記。秸稈打捆作業利用無人駕駛系統充分解放駕駛員雙手和視線,使駕駛員有更多精力關注打捆作業情況,提高作業質量和效率并減少隨車輔助人員。管理平臺與灌溉系統的融合,建成成熟的智能灌溉系統,通過精準灌溉系統,水肥一體化,實現水肥的精準控制,從而節水節肥。
三是管理水平提升。形成硬件矩陣,解決耕種管收過程的一體化管理問題,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手段,集成農機設備的監控、追蹤、分析、預警、調度等功能,實現對農機設備的全作業周期管理。通過農機信息化管理平臺,可以實時監控農機設備的工作狀態、位置、運行軌跡等信息,提高農機設備的利用率和運行效率,優化農田作業管理,降低農機設備的運營成本。提升農機工作計劃管理效率,包括提升對作業計劃,作業統計,人員管理等各項管理要素的管理水平,根據作業任務、完成作業進度、完成作業質量等因素迅速完成調度和安排,提高了作業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實現數據可視化,有助于扁平化管理,科學分析,正確決策。
四是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該項目的實施,將項目實施單位打造為一個嶄新的農業、農機人員實訓示范基地,今年已接待100余人來基地觀摩實訓,起到了良好的技術推廣示范作用,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五是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提高生產效率,智慧農機可以實現自動化、智能化操作,減少人工干預,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可以根據作物的生長情況、土壤濕度等因素調整灌溉水量,避免了人工的浪費或不足,提高了生產效率。減少勞動力成本,智慧農機可以代替傳統的機械作業,減少勞動力成本。例如,無人機可以在空中完成作物種植、噴灑農藥等作業,減少了人工和機械的支出,降低了勞動力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為實現農場生產管理專業化、標準化、智能化,提高農業生產管理的效率,精準管理平臺對農業全生產流程的每個環節進行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包括規劃生產流程、任務管理、巡園監督管理、農作物長勢管理、水肥管理、農業機械管理、人員管理、農資管理等,降低了管理成本。
項目的建設標志著原平市農機化經營主體向數字化、現代化農場建設邁出關鍵、堅實的一步。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智慧農機、現代化農業將在未來的農業生產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