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2025中國農機后市場發展論壇在湖北省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舉辦。本次活動于2025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期間舉行,由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零配件市場分會主辦,國內外農機領域專家、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圍繞二手農機流通、零配件產業發展等行業關注議題展開深入交流。
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監事長吳軍旗在致辭中指出,當前農機行業正經歷歷史性變革,農機后市場作為行業重要組成部分,受產業結構優化、農機保有量積累等因素推動,已進入發展提速階段。他提到,國三國四動力切換、農機報廢更新政策落地,以及智能裝備、智慧農業的快速發展,不僅帶動二手農機業務增長,還推動農機后市場維修體系優化升級,同時加速金融、咨詢、培訓等配套服務體系完善。
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信息處副處長朱禮好表示,當前農機產業技術創新勢頭迅猛,新能源
拖拉機等新產品持續涌現,企業研發能力與行業技術水平穩步提升,農機行業發展空間廣闊。針對行業面臨的服務能力結構性斷層、技術升級難度大等問題,他提出解決方案:構建多元化服務網絡、優化服務網點布局、推進“互聯網+農機服務”模式建設。此外,他還提及維修保養、設備租賃、金融信貸等業務的持續增長態勢,以及智能化發展對小型專用農機需求的拉動作用。
在主旨發言環節,各嘉賓結合實踐分享前沿觀點。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副會長韓濤以“拍賣引領:二手農機設備的流通及價值體現”為題指出,當前二手農機經銷商多通過新媒體直播介紹設備、引流客戶,最終達成線下點對點交易;而拍賣模式可將分散的供需資源在同一時間集中整合,通過競價機制生成公開、可追溯的成交價格,成為同型號二手農機的“行情錨點”。同時,拍賣還能幫助制造商、經銷商快速批量處置以舊換新收回的舊機,縮短庫存周期、降低跌價風險,進一步暢通二手農機流通渠道。
俄羅斯格瑞納集團農業及特種設備零部件市場部總經理斯特凡·范德尚分享了俄羅斯農機零配件后市場現狀。他表示,俄羅斯運輸基礎設施集中度高,農機零配件市場發展空間廣闊,該集團正積極構建中俄兩國農機零配件合作體系,通過打通主要海港直接對接渠道、建立透明合作機制、完善可靠物流鏈條,推動雙方合作深化。
山東省廣饒縣亨通農業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春燕介紹了農機診斷設備與配件管理工具的實踐應用:農機專用診斷儀可快速
檢測設備故障、提升維修效率,配件出入庫掃碼槍能實現配件精準追蹤、簡化庫存管理流程。她同時坦言,零配件后市場當前面臨競爭激烈、參與者眾多、價格戰白熱化等挑戰,提出“深化‘原廠+優質副廠’配件合作、擴大與主機廠配件直供合作”的應對路徑,以提升產品質量與市場競爭力。
TVH公司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后市場零配件供應商,提供的產品涵蓋各種類型的機械,可以識別配件零件號超過4200萬種。帝威衡(TVH)貿易(廈門)有限公司中國區銷售總監劉博分享了歐美農機零配件后市場業務情況。
吉峰農機連鎖集團副總監石磊聚焦經銷商端痛點,指出二手農機交易市場經銷商存在“小散弱”、信用體系缺失、檢測能力不足、金融支持匱乏等問題。他預判,對比國際市場,中國二手農機市場份額將持續提升,農機市場將逐步打破“一手主導”的傳統格局,向“一二手協同共進”的循環生態體系轉型。他還對新型二手農機專業市場的建設規劃等方面提供了一些實踐經驗和行業發展的展望。
歐洲拍賣行亞太業務發展經理許書倫則從國際化視角提出建議:要推動二手農機與國際市場接軌,需先助力中國農機“走出去、留下來”,在海外市場形成穩定保有量與良好使用口碑,再通過多元渠道實現“價值回流”。
論壇由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零配件市場分會秘書長朱斌主持。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